「複利效應」是ㄧ本很容易讀的書,內容在探討成功及如何贏得成功。作者戴倫.哈迪,他在24歲時年收入已經破百萬美元;27歲時,擁有一家年營收超過5000萬美元的公司。同時,他也是【紐約時報】的暢銷書作者,出版過三本書;更是全美知名的演說家。
以下,我就和大家分享我個人覺得可以帶著走的收穫。
1.清點身旁的朋友
我的成就、收入、心態、健康會 = 最常與我相處的5個人的平均,雖然這不會是絕對的,但你們一定會彼此影響。因此,要開始做出取捨,若是他們會對於我造成不好的影響力:對工作充滿抱怨、對人生不積極、不重視健康的重要性,要減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。只能相處5分鐘的人,不要與他們互動5小時;5小時的人不要相處好幾天。
此外,若是想尋求更多的成長,找一位你信任的成長夥伴,定期約時間出來聊聊,彼此督促。請他告訴你「我是什麼樣的人;有什麼需要改進的;我需要停止做什麼事情來幫助自己的成長目標」
2.複利效應的威力
一個人的成功,不是因為他做了很多事情,而是他針對一件事做了很久。 也許,今天只進步了1%,一週後一個月後看起來與其他人沒甚麼不同,但在一年後,那個1%會成長為驚人的37%,你比一年前的自己進步了37倍啊!這個方法神奇的地方,不在於他的複雜程度,只要重複不斷做這件簡單的事情,日積月累下就會啟動複利效應的神奇威力。
3.將自己的目標具體寫下
ㄧ般人習慣把目標擺在腦袋中帶著走,時而想起,時而忘卻,他們的生活就像是沒有火藥的彈匣,不斷發射空包彈;ㄧ流的人則會把它們寫下來,明確定義自己的方向,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,該怎麼做。但要注意,別太著重於單一層面,這樣會付出高額的代價,應追求生活整體的成功:事業、健康、家庭、感情、財富、心靈等。
圖片來源:運動視界
針對設定目標,就不得不提席捲全球棒壇的二刀流選手大谷翔平。他在年僅高一時,就許下了「被日職12球團中至少8個球團第一指名」的雄心壯志。針對這個目標,他使用了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,延伸出八個領域,每個領域中又再規劃八個可以努力的方向。年紀輕輕的大谷翔平居然已有如此遠見,雖然大部分的人並不是運動員,但這樣的方式可以作為我們設定目標的參考。
最後,分享我對於成功的三個想法
1.將目標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,並將它們具體化成可以量化的數據,如此一來不會因為目標過於巨大而太快放棄,也能透過數據化定期檢視自己的成效。
2.定期給自己獎賞,一昧的訓練學習初期還能透過意志力,但長久下來一定會疲乏,有計畫性的犒賞能讓自己走得更遠
3.不要猶豫,排除雜音。有時候會半途而廢並不是因為自己所建立的系統有問題,而是被旁人的三言兩語給影響。這時,具體寫下自己的目標就很重要了,因為「寫」這個動作可以將目標內化,而且也因為你有很具體的目標,較不會受到別人在做的事情所影響。